[1]李剑,景博,牛少彰.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企业动态联盟伙伴选择模型[J].通信学报,2009,30(8):7883.
[2]刘洪,方皓,王莉.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的混合计算方法[J].吉林大学学报:信息科学版,2005,23(2):184189.
[3]曹洪医.动态联盟中伙伴选择问题的区间规划模型及其求解[J].中国管理科学,2006,14(6):8691.
[4]卢少华.动态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与方法[J].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,2003,12(2):102105.
[5]甘屹,齐从谦,杜继涛.基于蚁群算法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研究[J].系统仿真学报,2006,18(2):517520.
[6]许晓伟,凌兴宏,李凡长.基于蚁群算法的动态联盟盟友选择问题研究[J].微电子学与计算机,2009,26(10):118121.
[7]阮国祥.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ANP方法研究[J].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,2004(4):7879.
[8]曾志斌,李言.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[J].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05(17):218220.
[9]曹杰,王海燕,陈森发.动态联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评判分析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06(10):203206.
[10]陈翔宇,申德荣,于戈.动态联盟中伙伴选择策略的研究[J].计算机工程,2005,31(14):161163.
[11]TianShy Liou,MaoJiun J.Wang.Ranking fuzzy numbers with integral value[J].Fuzzy Sets and Systems,1992,50(3):247255.
[12]徐玖平,吴巍.多属性决策的理论与方法[M].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7,6:275277.
[13]牟琼,杨春德.一种基于梯形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确定权重的方法[J].重庆邮电学院学报:自然科学版,2006,18(6):809812. |